反滲透設備具有很高的清理率,對病毒、噬菌體和細菌的清理率都在3log以上(清理率>99.9)。然而,需要注意的是,在許多情況下,微生物可能會在膜的產水側再次繁殖。反滲透設備主要依靠組裝、監測和維護的方式。換言之,某個系統清理微生物的能力取決于系統的正確設計、操作和管理,而不是膜元件本身的性質。
1.反滲透基本原理
當純水和鹽水被理想的半透膜分離時,理想的半透膜只允許水通過,阻止鹽通過。此時,膜純水側的水通過半透膜自動流入鹽水側。這種現象稱為滲透。如果對膜的鹽水側施加壓力,水的自發流動將受到阻止和減緩。當施加的壓力達到相應值時,當施加在膜鹽水側的壓力大于滲透壓時,水通過膜的凈流量將減少,水的流動方向將發生逆轉。此時,鹽水中的水將流入純水側。以上現象是反滲透水處理的基本原理。
2.反滲透概論
反滲透膜的孔徑只有納米級(1nm=10-9m)。在相應的壓力下,水分子可以通過反滲透膜,而源水中的無機鹽、重金屬離子、有機物、膠體、細菌、病毒等雜質不能通過反滲透膜,從而可以嚴格區分滲透性純水和不透水濃水。
反滲透膜過濾后純水電導率為5s/cm,符合實驗室的水質標準。出水電阻率可達18.2m·cm,高于實驗室的水質標準(gb682-92)。
3.滲透預處理的目的與考慮
在使用反滲透系統時,應注意原水的預處理。為規避堵塞反滲透系統,對原水進行預處理,清理水中的懸浮物,減少水的濁度,并進行消毒,防止微生物滋生。
由于反滲透設備對原水中的懸浮物要求較高,通常采用水質對懸浮物污染的污染指數來檢測水質。從本質上講,這種方法是用來判斷反滲透系統被水中懸浮物堵塞的情況。建議值一般小于3.4,預處理時還應考慮進水的pH值。多種半透膜都有其適宜的操作pH值,因此要根據反滲透膜的要求調節進水pH值。預處理時還應考慮進水溫度。膜的透水性隨水溫的升高而增加。但是,如果溫度過高,醋酸纖維素膜的水解速度會加快,有機膜會變得柔軟,容易緊實。因此,對于有機膜,溫度控制在20-40℃之間,復合膜的溫度控制在5-45℃之間。
上一條: 反滲透設備出現異味是怎么回事?
下一條: 反滲透設備的功能